中商情报网 中商官网
研究报告 产业规划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报告 文库 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详情
关于印发天津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8-07-06 标签: 信息技术服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按照市领导批示,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聚集优质资源,打造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质量、效益全面跃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水平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产业规模稳步提升。2017年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1352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收入增长较快,信息技术服务所占份额超过70%,标志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层级持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前沿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天河一号、曙光高性能计算机是国内首批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展讯基带芯片是国内首款基于28nm工艺的手机芯片,飞腾CPU和麒麟操作系统项目落户,以及国产数据库龙头企业南大通用在金融、电信、政务、国防、企事业等领域广泛应用,使我市在安全CPU、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三大领域占据国内优势地位。神舟通用、曙光、麒麟、中星电子、飞腾等企业分别获得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支持。

企业培育成效突出。扶持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特色鲜明的骨干企业,培育出一批快速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700家,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系统集成获证企业达到184家。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22家,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08家,过亿元企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90%以上,大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建成覆盖产业的公共服务体系,软件测试评估、质量保障、知识产权、投融资、人才服务、企业孵化和品牌推广等专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产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在服务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模式创新初显成效。全市建成100余家众创空间,大企业“双创”有序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26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滨海工业云列入工业云创新试点,4家企业列入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培育壮大了融宝支付、长荣健豪云印刷、九安云健康、天物大宗商城等的一批创新平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依照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信息产业发展指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引进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为主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积极培育新兴业态,持续深化融合应用,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搭平台,推动产学研用产业协调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演进。坚持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实现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

坚持产业协同,形成发展合力。积极建设和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具有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龙头企业,孵化一批创新型企业,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技术、产业、应用和安全协同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坚持智力驱动,实现人才兴业。紧抓“海河英才”政策契机,以高端、紧缺人才为重点,着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以企业、各类院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的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利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市大学软件学院等平台资源,为产业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开放合作,提升竞争能力。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强京津冀产业合作和国际交流。做好总部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国内产业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围绕工业APP软件和平台、IC设计、互联网、安全可靠、大数据、云计算、游戏动漫和网络视听、行业应用软件等重点领域,优化产业发展载体,着力聚集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中小企业,提升人才支撑能力,加快提高产业规模化、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水平,推动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备,产业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融合支撑效益进一步突显,实现结构优、企业强、载体精的发展格局,培育一批全国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园区建设

进一步推动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建设,立足各区域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着力完善聚集区环境,以骨干项目带动产业链延伸,引导软件资源定向聚集,促进企业孵化成长和产业规模化发展。在继续推进滨海高新区软件园、开发区服务外包园、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武清电子商务园、中北高科技产业园、保税区空港软件园、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滨海互联网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建设的同时,加速创建京津冀大数据试验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和创新孵化基地,实现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挥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示范作用,实现资源、人才和资金的全面整合。

(二)企业培育

1.进一步扩大企业数量

围绕支撑产业规模发展的核心关键要素,到2020年,将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到1500家以上。把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发挥区位和成本优势,瞄准世界软件500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积极引进全国总部、区域总部、研发基地落户,积极吸引先进研发成果到我市转化和产业化,不断扩大产业整体规模。

2.继续完善产业链条

瞄准重点产业方向和前沿领域,实施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完善产业链条。面向安全可靠应用需求,不断完善以软件、硬件、应用和服务为一体的安全可靠产业链条。以工业APP软件为核心,实施百万APP工程,为工业互联网在供给侧提供支撑,建立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智能制造关键环节的产业链条。注重大数据核心技术研发,打造包含大数据获取、管理、分析以及安全等环节的大数据产业链条。围绕游戏开发、视频制作和编辑、出版发行、直播平台等重点领域打造数字内容产业链条。

3.提升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

加快构建产业生态,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学研用对接,面向重大需求应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建的模式,打造工业APP、安全可靠、动漫游戏、工业互联网、软件开发云五个特色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技术支撑。

(三)重点项目

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结构提升,促进规模壮大,充分发挥产业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为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动力。

工业APP软件和平台。结合我市工业发展的需要,瞄准国家百万工业APP实施战略的发展目标,重点支持工业智能控制软件、工艺过程分析模拟和优化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建立以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数字化工厂为核心的示范应用。重点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发展,提高基础工业软件及相关服务供给能力,支持建立工业技术软件化共性基础平台、重点行业通用平台及面向业务应用的工业APP。建设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智能通信软件。着力研发支持装备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的工业嵌入式软件。到2020年,工业APP和平台收入达到200亿元。

IC设计。鼓励企业与新一代终端厂商的合作,扩大IC设计企业的发展规模,在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物联网、三网融合等领域,形成系列化的IC产品,大力发展系统级芯片、通信芯片、物联网传感器芯片、射频标签芯片、数字电视IC设计等。开展无线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基带、射频多媒体芯片,数字电视音视频芯片及其应用方案的研发,做好与集成电路制造、封装和测试的衔接,培育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到2020年,IC设计收入达到100亿元。

互联网。加快互联网应用软件和服务的发展,支持面向新兴媒体、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软件研发,支持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化、社交化、个性化服务,推动搜索服务、资讯服务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加大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支持力度,注重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强化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的支撑与服务。到2020年,互联网领域收入可达600亿元。

安全可靠。推进我市安全可靠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完成自主可靠信息平台及应用示范项目,搭建全国领先的安全可靠软件产业适配和示范平台。建立安全可靠基础软件产品体系,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通用技术创新和应用平台,完善基础通用软件开发和应用生态。促进我市曙光高性能服务器、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神舟通用和南大通用数据库、书生电子公文系统、360安全软件等产品的适配和应用,推动我市成为安全可靠软件聚集高地。到2020年,安全可靠领域收入达到100亿元。

大数据。推进大数据通用处理、实时处理、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园区创建、申请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大数据产业聚集发展,培育国家大数据企业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工业大数据应用,着力提高我市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和数据采集能力。继续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继续推进大数据在便民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大数据领域收入达到500亿元。

云计算。支持发展云计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各行业领域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促进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大企业开放云平台资源,推动中小企业采用云服务。鼓励云计算中心运营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租用服务和云桌面等基于IaaS的增值服务。支持PaaS服务提供商面向专业领域提供定制化服务,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和工具库。支持面工业、医疗健康、教育、视频信息等行业提供服务的SaaS平台,鼓励SaaS服务提供商与PaaS服务提供商形成良性互动。到2020年,云计算领域收入达到100亿元。

游戏动漫和网络视听。发挥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基地作用,紧抓VR、AR和MR等新兴前沿领域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契机,鼓励创意创新、推进“电竞O2O”等新兴商业模式发展,整合IP资源、制作技术、资本合作等领域,重点支持手机游戏、动画漫画、娱乐终端等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大力提升影视、游戏、动漫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短视频、视频直播等领域发展,鼓励打造更大规模、更具发展潜力的大IP产品体系。到2020年,游戏动漫和网络视听领域收入达到200亿元。

行业应用。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着力培育一批在医疗、电力、金融、教育等行业内领先的应用软件研发企业。面向智能制造关键环节的系统集成应用、协同运行和综合服务等需求,发展关键应用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和集成应用平台,强化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型制造水平,扩大信息消费规模。到2020年,行业应用领域收入达到200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产业发展

依托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统筹规划,研究制定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完善我市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财政、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鼓励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全市上下形成合力,为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提供支撑。

(二)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统筹各高校相关专业人才,打造校企交流平台,打通人才供给渠道,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互动的可持续协同发展模式。完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利用“海河英才”政策,吸引和集聚各界优秀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来津就业创业。

(三)强化项目支撑

充分发挥全市智能科技产业支持政策的引导放大作用,每年列支1-2个亿专项资金,支持大数据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鼓励企业瞄准产业重点方向和前沿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支持各领域战略共同体联合申请国家项目和试点示范。发挥好项目的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条,使本土企业快速形成配套能力。通过项目推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和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加大开放、交流与合作

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重大项目引进力度。把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做好总部基地建设,引导和鼓励三地软件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强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