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 中商官网
研究报告 产业规划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报告 文库 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详情
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3-27 标签: 生物医药

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成都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在全国推进新农合政策,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国家大力支持重大疾病药物研发的政策引导下,医药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药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平稳发展。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8.7亿元,实现增加值93.3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26.2%和208.8%。截止2010年末,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203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63家,其中科伦集团和地奥集团分别进入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第21位和77位。
(二)综合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成都拥有四川省85%以上医药研发资源,有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有机化学研究所等64家科研单位;拥有4家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和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现代中药、疫苗、生物治疗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生物医学材料、诊断治疗设备等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全市医药行业取得204项发明专利。
(三)特色优势初步显现。一是已形成生物技术药、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等门类较全的产业体系。二是在大型医疗设备、体外诊断试剂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大容量注射剂、血液制品等产品已占国内市场的1/3份额,心血康、人血白蛋白、抗病毒颗粒等30多个单品种过亿元。
(四)药材和临床资源丰富。四川生物资源丰富,拥有优良的动、植物物种资源库和基因库。中药材蕴藏量达100亿吨以上,居全国首位,并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南北兼备的特点。优质道地药材川芎、黄连、附子等十种中药材已形成规模化种植,为我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药材供应保障。成都市拥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中医院等知名医院,患者覆盖整个西南地区,能够为我市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
二、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世界人口规模扩大、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疾病的变化,人类对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生物医药产业将持续稳定发展。未来5年内,预计全球医药市场将净增长3000亿美元,2015年达到1.2万亿美元,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4%,2013年将位居全球第三,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3.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品种将快速发展,特别是市场应用广泛的仿制药和基本药物将迎来一轮高速增长。
总体上讲,未来10年传统化学药物市场依然庞大,约占整个医药市场的70%左右;在化学新药物开发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国际、国内市场对天然药物,尤其是现代中药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快速发展;大型医用仪器设备、一次性医疗器械、数字化高档诊断治疗一体化设备、网络化小型化居家保健设备将成为未来医疗器械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按照“产业集聚、高端突破、创新支撑、重点跨越”的思路,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整合产业资源,促进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端环节产业化项目,力争在高端领域、关键环节实现重大突破;坚持引进研发型项目,加大对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支持;用好我市丰富的药材、科研、人力等资源,在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取得突破,在生物技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内实现新跨越。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6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研发及孵化企业聚集程度进一步提高,基本建立起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企业群体,产品技术先进、公共配套基本完备。掌握一批医药关键技术,推出一批疗效好的高端品种。现代中药、疫苗、血液制品等在国内的优势地位进一步确立。力争建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产业孵化中心。
四、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空间布局。生物医药研发核心区以高新南区和天府新区双流部分为主要载体,生产制造以高新西区、双流县、邛崃市、温江区和都江堰市为主要载体。
高新南区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和高端诊疗设备研发(含中试),打造集中聚集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新西区重点发展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和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制造。双流县重点发展生物制药、高端化学制剂、高附加值的现代中药制剂以及中药消费品化产品。邛崃市重点承载化学药、中药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发展化学药物制造、中药制剂和保健食品。温江区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药物及保健品。都江堰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和高端化学制剂。
(二)发展重点。
1. 生物技术药。重点发展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单克隆抗体、蛋白三聚体等国际领先的生物技术和疫苗规模化生产和纯化关键技术。生物技术药物方面重点开发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白血病、血友病、眼科疾病以及其他重大疾病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微生态制剂等。疫苗方面重点开发治疗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肝炎、出血热、大流行感冒、疟疾、狂犬病、钩虫病、血吸虫病和肿瘤的新型疫苗、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等。血液制品方面重点开发治疗创伤性及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低蛋白血症的白蛋白,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病毒性感染等的免疫球蛋白,各种血浆成份或细胞因子等新型血液制品。
2. 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重点发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层析胶体金类快速体外检测技术,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分子顺磁的共振医学成像检测技术,持续离心分离的采供血集成自动处理技术,高强度聚集超声技术,医用诊断X射线技术等。诊疗设备方面重点开发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高分辨扫描的磁共振系统,新型上球管遥控诊断床,高频系列X射线机,数字投影线扫描X 射线机,全自动医用低速离心、血液成分分离系统医疗器械设备,高强度聚集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设备,新型透析器复用机等。诊断试剂方面重点开发乙肝标志物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甲状腺功能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血吸虫抗体快速体外检测试剂,抗 HIV 抗体的唾液/尿液快速体外检测试剂,结核病快速检测试剂,氧化体密度脂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等。
3. 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品。重点发展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和组织增生改性技术,生物人工器官和器械的免疫原性消除及抗钙化技术,现代化灭菌包装技术等。医用材料方面重点开发医用聚氨酯及聚乳酸等合成和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和器件,以牙种植体为核心的牙科材料。生物植入器械方面重点开发组织诱导性人工骨、软骨、肌腱等器械和组织工程化制品,表面改性的新型人工关节及脊柱融合器械,表面抗凝血改性的人工心瓣膜、血管支架、心肌补片、封堵器、人造血管、生物瓣膜等。高端耗材及制品方面重点开发血液采集、分离、纯化材料和制品,功能化分子成像显影剂,生物相容高分子组织粘合剂,医用可降解高分子塑料及高分子包装材料等。
4. 化学药。重点发展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技术,天然活性产物单体成分分离纯化技术,缓控释药系统技术,药效学研究技术等。重点开发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等重大常见多发疾病以及老年病、罕见病的新药、重大仿制药以及大品种药物等。
5. 现代中药。重点发展天然药物、中药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制剂和质量控制技术等。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中药保护品种、独家生产品种,已取得临床试验、生产批件的中(藏)药新药以及中药消费品化产品等。
五、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主要任务。
1. 瞄准高端招大引强。抓住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和全球重组的机遇,重点引进全球500强、国内100强医药企业和处于生物医药产业高端环节的研发机构和产业化项目。将“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研发团队,鼓励国际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成都设立研发机构,促进医药科技信息、技术、项目和资本的对接合作。到2015年,争取引进全球医药50强企业5—10家来蓉发展。
2. 立足本地做大做强。培育和认定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兼并重组,扩大生产规模。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打造知名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开展产业合作,延伸产业链。支持制药企业按新版GMP的要求、医疗器械企业按《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企业通过各种医药国际认证,扩大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制药企业5家,10—20亿元的制药企业10家,1—10亿元的制药企业80家。
3. 完善平台加快转化。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引进和建立一批新药研究与开发技术平台,加快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创新成果推广示范和应用衔接,尽快提升新品知名度。到2015年,争取转化国内外重大生物医药科技成果10个,重大专利药1—2个。
4. 提档升级打造品牌。鼓励优势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研发需求量大、产品市场前景好,能满足我国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需求的创新药物;对现有品种进行二次开发,提高优势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积极仿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临床用量大、销售额居前列的陆续到期的专利药品种。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打造知名品牌。到2015年,力争有30个生物医药产品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二)保障措施。
1. 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切实加强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加强相关部门在重大项目审批、相关政策落实、政府资金投放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加强产业协作。强化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2. 加强政策扶持。支持符合结构调整方向、对生物医药产业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节能改造。引导和督促企业及时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重大技术创新、关键技术产业化、重点产品规模化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扶持。
3. 加快载体建设。严格落实本规划中的空间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搭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和支持。重点加强高新区、都江堰市、邛崃市和双流县主要载体建设。
信息公开类别:主动公开


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