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交通”发展要求,促进公路发展转型升级,建设以质量优良为前提,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实现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公路、环境、社会各方面、各要素的关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发挥公路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全过程,强调均衡协调,突出建、管、养、运并重,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创新的驱动与支撑作用,为公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区域环境和工程特点,明确项目定位,确定突破方向,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有品位的工程设计,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绿色公路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基本建立,绿色公路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建成一批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行业推动和示范效果显著,绿色公路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资源利用,实现集约节约。
1.集约利用通道资源。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原则,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改扩建公路要充分发挥原通道资源作用,安全利用原有设施。
2.严格保护土地资源。科学选线、布线,避让基本农田,禁止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积极推进取土、弃土与改地、造地、复垦综合施措,高效利用沿线土地。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保护土地资源。统筹布设公路施工临时便道、驻地、预制场、拌合站等,做到充分利用,减少重复建设。
3.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加强隧道等设施节能设计,推进节能通风与采光等技术应用。推广应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LED节能灯具、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温拌沥青技术和冷补养护技术等新技术与新设备。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工程机械。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用。
4.大力推行废旧材料再生循环利用。积极推行废旧沥青路面、钢材、水泥等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推广粉煤灰、煤矸石、矿渣、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开展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积极应用节水、节材施工工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二)加强生态保护,注重自然和谐。
5.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加强生态选线,依法避绕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和生态防护技术,重点加强对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资源、湿地生态、野生动物等方面的保护。增强公路排水系统对路面和桥面径流的消纳与净化功能。
6.严格施工环境保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植被与表土资源保护和利用,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做好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完善施工现场和驻地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措施,加强施工扬尘与噪声监管,推进公路施工、养护作业机械尾气处理。在环境敏感区域施工,应制定生态环保施工专项方案,严格落实环保措施,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7.加强运营期环境管理。加强各类环保设施的维护与运行管理,探索推行环境管理的市场服务机制,确保排放达标。全面推进沿线附属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强化穿越敏感水体路段的径流收集与处置。
(三)着眼周期成本,强化建养并重。
8.突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将公路运营和维护纳入工程设计与建设一并考虑,突出全寿命,强调系统性,强化结构设计与养护设施的统一。推进钢结构桥梁的应用,发挥其在全寿命周期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保证结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公路运营养护成本。
9.全面实施标准化施工。建立标准化施工长效机制,实现工地标准化、工艺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鼓励工程构件生产工厂化与现场施工装配化,注重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耐久性,实现工程内外品质的全面提升。
10.提高养护便利化水平。以科学养护为统领,注重公路设计与建设的前瞻性,统筹考虑后期养护管理的功能性需要,合理设置检修通道,做到可达、可检、可修、可换,提高日常检测维修工作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四)实施创新驱动,实现科学高效。
11.加强绿色公路技术研究。大力开展绿色公路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研究湿地保护、动物通道设置、能源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路域生态防护与修复、公路碳汇建设等新技术,开展绿色公路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助力绿色公路发展。
12.大力推进建设管理信息化。基于“互联网+”理念,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提升建设管理智能化水平。逐步建立智能联网联控的公路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质量检验检测数据实时互通共享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13.总结推广建设管理新经验。鼓励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新技术,探索应用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HSE)管理体系,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稳步推进建设与运营期能耗在线监测管理。鼓励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营造绿色公路建设市场发展环境。
14.探索设置多元化服务设施。结合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充分利用公路养护工区、场站等用地,科学设置服务区、停车场,探索增设观景台、汽车露营地、旅游服务站等特色设施,为公众个性化出行提供便利。鼓励在公路服务区内设置加气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积极做好相关设备安装的配合工作,为节能减排创造条件。
15.丰富公路综合服务方式。继续推进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与服务系统(ETC)建设,扩大ETC覆盖范围,提高路网整体通过能力;鼓励拓展ETC技术应用业务,逐步实现ETC在通行、停车、加油、维修、检测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利用短信平台、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构建公益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体系。
(五)完善标准规范,推动示范引领。
16.制定绿色公路标准规范。充分总结公路建设经验,修订绿色公路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出台《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完善建立绿色公路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技术要求,全面指导绿色公路建设。鼓励各地制定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绿色公路评价标准。
17.开展五大专项行动。组织实施“零弃方、少借方”“实施改扩建工程绿色升级”“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新技术”“推进绿色服务区建设”“拓展公路旅游功能”等五大专项行动,以行动促转型,以行动促落实,推进工程无痕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工程填挖方的有效统筹,加强改扩建工程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推行服务区污水治理、建筑节能、清洁能源、垃圾处理等新技术应用,因地制宜拓展完善公路服务和旅游功能,推进绿色公路建设的全面实施。
18.打造示范工程。以绿色公路建设专项行动为依托,继续推进试点示范,打造公路建设新亮点。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结合已有工作创建1—2个绿色公路示范工程,丰富绿色公路新内涵,强化绿色公路设计、建设、运营等各环节的指导,组织开展绿色公路建设专项技术咨询,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实现全行业绿色公路快速发展。
三、保障措施
19.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部、省联动机制,加强行业指导,充分发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性,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有利于推进绿色公路建设的工作格局。
20.加强制度建设。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制定本地区的绿色公路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绿色公路建设综合评价制度,完善绿色公路评价指标,构建绿色公路建设可控、可量化、可考核的制度体系。
21.加强行业协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国土、环保、林业、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多方联动、协同共享、有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22.加强专家指导。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组织遴选,成立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专家组,对绿色公路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
23.加强宣传推广。开展绿色公路系列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公路建设理念的宣传力度,在政府交通门户网站开辟绿色公路建设专栏,组织开展绿色公路设计、建设技术研讨和交流,推广经验,宣传成果,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促进绿色公路建设深入人心。
交通运输部
2016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