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 中商官网
研究报告 产业规划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报告 文库 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详情
聊城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来源:聊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1-03-22 标签: 服务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聊城实施服务业“双百”工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98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88亿元,服务业占比从2015年的37.1%增长到2020年的51.3%,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2020年聊城服务业增长2.6%,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4.7%,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82.5亿元。从行业看,24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54.2%,行业向好面达到62.5%。

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商贸流通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金融、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2020年,现代服务业占比52.71%,同比提高1.44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五。聊城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对服务业带动作用增强,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增长18.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25.8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4.2个百分点。2020年全省服务业传统动能优化升级考核,聊城位居第四。

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市11个电商园区入驻企业达1000多家,涌现出“聊聊云购”、E钢在线等一批本地电商平台。莘县成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临清市烟店镇、松林镇入选淘宝镇名单。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服务营业收入增长225.3%。

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加。2020年,全市50个服务业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72.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6.5%;50个服务业提升类项目完成投资53.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2.3%。8个省服务业载体项目获批,全年完成年度投资18.2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二)存在问题

现代服务业规模较小。聊城服务业总量偏小。2020年,聊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全省17个地市中排名第七,但服务业总量位居全省第13名,排名比较靠后。聊城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2020年,聊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52.71%。目前,聊城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规模还很小。

缺乏行业龙头企业。聊城现有服务业市场主体49万,大多数是个体工商户,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只有332家,其中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有34家,超过10亿元的只有两家。全市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少,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主要集中在聊城移动、聊城电信、聊城联通和聊城广电四大电信运营商。

服务业投资缺乏后劲。受资金、土地指标、规划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房地产、教育、养老等领域的服务业重点项目进度落后于计划,后续项目储备不足,造成服务业项目投资下滑。2020年,服务业投资增长1.7%,低于全社会5.1个百分点。许多现代服务业建设项目投资金额都比较小,超过1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建设项目不多。虽然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也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工作,但引进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力度都比较小。

服务业信息化程度低。聊城许多服务业企业负责人思想观念保守,缺乏信息化意识,没有树立互联网思维,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商业价值,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没有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服务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亟待数字化转型。

品牌和质量建设滞后。聊城服务业缺乏名人、名企、名品的带动。聊城省级服务业专业人才只有4名。聊城产业发展缺乏名企带动,市场推广缺乏名品支撑。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医养健康等聊城具有一定优势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全省知名的企业都很少,全国知名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在高技术服务业,聊城本地知名品牌几乎没有。聊城缺乏高层次服务人才,企业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高端、优质服务偏少。

文化旅游业有待发展。虽然聊城有1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大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文旅资源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少标杆旅游产品,景点标识度低,留不住客源。东昌府古城开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夜间经济不发达。旅游资源多头归属,多口管理,缺乏有效整合。国有文旅企业机制僵化,民营文旅企业小、散、弱。

(三)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聊城服务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从全球看,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服务业创新升级。服务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鲜明特征,服务投资贸易全球化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推动全球服务分工格局深度调整。

从全国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的要求更加迫切,需要以服务业整体提升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

从山东看,山东省被列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鲁西发展,提出加快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而鲁西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从聊城看,聊城仍然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市场化改革深度不够,高质量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有待培育和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培育服务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结构优化、质量一流、便捷高效的现代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聊城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服务业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和集聚,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供需对接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主动适应科技日新月异、产业跨界融合的新趋势,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

优化布局,协调发展。依托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和创新载体等,引导服务业合理布局。支持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鼓励其他区县依托各自产业优势,聚焦当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市县两级协调联动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传统服务业加快转型,新兴服务业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聊城成为鲁西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表1“十四五”聊城服务业发展量化目标

序号 量化指标 2020年 2022年 2025年
1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187.99 1300 1500
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51.3% 52.5% 55%
3 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52.71% 55% 58%
4 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44.7% 47% 50%
5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130.3 200 350
6 物流业增加值(亿元) 200 300
7 限额以上医养健康行业销售额(亿元) 48.57 60 100
8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 332 380 450

三、做大做强三大特色优势服务业

(一)文化旅游产业

发挥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和名著文化优势,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和智慧旅游,完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扩大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京津冀旅游度假后花园。

大力弘扬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名著文化,创建一批4A\5A级景区,培育若干精品线路,推出系列旅游商品。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大运河文化带(聊城段)综合保护利用项目建设,抓好大运河、光岳楼、山陕会馆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形成运河文化展示带,擦亮“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名片。在东昌湖建设音乐喷泉,在东昌古城举办举办古装巡游等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举行灯光秀,打造“山东美食一条街”,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把握国家黄河生态带发展战略机遇,挖掘黄河故道、金堤河航道等原生态旅游资源,建设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廊道,打造集湖河景观、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文旅产业发展带。以

《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名著故事发生地为载体,打造名著文化体验区。

实施“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重点开发剪纸、雕刻葫芦、木版年画、泥塑等非遗产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设立聊城文艺奖,扶持有聊城地域特色的戏剧、杂技、曲艺等文艺精品创作。

发展红色旅游,串联孔繁森纪念馆、鲁西第一党支部等红色纪念地,打造省级党性教育基地。实施“百村景区化”工程,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培育绿色采摘、特色餐饮、养生度假、休闲健身等乡村旅游业态。依托东阿阿胶等,发展工业旅游,用好工业遗产。发挥温泉资源优势,发展温泉旅游。

加快构建构建“一核引领、一廊隆起、三带协同、五板支撑”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推进“鲁风运河”文化旅游示范区、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示范区、鲁西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聊城龙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数字信息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实施“文旅+”行动计划,促进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教育、医养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

(二)现代物流产业

充分冀鲁豫交界的区位优势,以聊城机场、郑济高铁、雄商高铁建设为契机,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

发挥好青岛港临清内陆港内引外联作用,规划建设聊城高铁物流园区,利用好“临清号”“鲁疆号”“复兴号”等班列。规划建设聊城内陆港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打造“内陆港、综合保税区和内陆口岸”三合一的开放平台。依托聊城机场,发展航空物流。整合聊城物流园区、青港物流内陆港、阳谷京九物资储运中心等现有物流平台,发展多式联运。吸引大型电商企业在聊城建设区域分拨中心。

改造升级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优化城市配送网络,鼓励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推进农产品、药品、快速消费品等重点领域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充分发挥聊城市农副产品产业优势,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强产销衔接、农超对接,发展冷链物流。

鼓励企业剥离物流业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物流企业建立开放型采购、存储平台,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快推进莘县亚世达冷链物流、阳谷国丰仓储物流有限公司智慧物流集散分拨中心、茌平信广物流有限公司仓储、临清市昊泽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物流园区和互联网物流平台等项目建设。引导盖世邦晔、千千佳等物流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保税物流等,与工业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战略合作。

(三)医养健康产业

贯彻落实《“健康聊城2030”规划纲要》,发挥聊城区域医疗中心优势,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深挖聊城300公里内有3亿人口的市场优势,构建“双核引领、一带支撑、全面突破”的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医养健康发展新高地,建成全省重要的医养健康产业强市。深入实施“健康聊城”战略。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中医药、西药、医疗器械、康复保健等产业,推进医药、医疗、养老、养生、体育、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打造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产业集群。支持昂德生物、博奥克、丁马等企业运用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以中医药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支持东阿阿胶等企业强化中药医学研究,围绕中药经典名方,运用生物酶仿生提取、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等技术做好老产品二次高效开发,研制特色中药复方制剂。鼓励华鲁制药等企业发展化学仿制药,研制缓控释、靶向给药、透皮吸收、黏膜给药等新剂型和新产品。依托易迈、奥洛瑞、阿华等企业,重点发展智能和可穿戴医疗设备、高端医用耗材、医疗监护器械、家庭康复用品等。

以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市为契机,实施“健康+”行动计划。发挥温泉疗养、阿胶养生、梵呗音乐等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健康休闲、健康管理、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改造提升天沐温泉旅游度假区、马颊河森林度假村、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等特色休闲度假基地,建设一批花园式医养健康综合体。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延伸养老、康复、养生等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东阿民康、聊城鸿福等企业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


四、积极培育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

(一)高技术服务业

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促进聊城高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服务业新动能。

研发设计服务。重点发展研发、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设计服务机构,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立支撑聊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面向聊城十大产业集群,加强共性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培育一批省级、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鼓励企业将可外包的研发设计业务发包给研发设计服务机构。成立聊城工业设计服务中心,推广三维数字化设计,加强产品外观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支持聊城大学和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研发设计服务,向企业开放相关仪器设备。

知识产权服务。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环节,积极发展知识产权代理、商用、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聚焦聊城十大产业集群,建立聊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向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定向开放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基本检索工具,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培育一批市级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提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导航预警、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等服务水平。

检验检测服务。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建立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测、检疫、检验、计量、认证等服务体系。聚焦聊城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完善行业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

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鼓励检验检测服务机构提供综合服务,发展在线检验检测。支持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提供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依托鲁西质检中心、聊城大学质量学院、聊城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技术领先、全国一流的高水平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信息技术服务。依托京东智联云、易华录、云尚大数据等企业,重点发展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IT运维、云计算、大数据等服务。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转变。依托鑫科生物科技、山东天海科技等企业,发展面向数控机床、

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依托智德科技、三木众合等企业,发展一批行业App和解决方案。加强软件著作权保护,鼓励企业推出优秀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鼓励IT服务机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服务。对通过ITSS认证的企业进行奖励。

物联网产业。建设一批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创新中心和基地,引进一批物联网企业,积极开展物联网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围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卫生健康等领域,积极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传感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物联网技术在聊城重点行业的应用,实施鲁西化工工业物联网、莘县农业物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云计算产业。统筹全市政务“一片云”,依托聊云信息、聊城金恒等企业,加快推进市县乡政务信息系统上云。支持企业上云,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上云标杆企业。依托聊城数据湖产业园、京东智联云(聊城)数字经济产业园、阿里云创新中心?聊城等云计算能力,开展云计算应用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云计算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引进优质云计算应用项目落地。引入知名云计算企业,发展容器、微内核、超融合等新型虚拟化技术,突破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计算资源管理等方向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开展云边端协同计算研究及相关产品研发。

大数据产业。实施“数聚赋能”工程,依托市级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加快开放政务数据资源,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一批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支持聊云信息科技、云尚大数据等本地大数据企业发展,引进一批大数据知名企业,完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等产业链条,推进聊城数据“聚通用”。支持企业利用自有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源,开展大数据分析、数据清洗、数据交易等服务。

人工智能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加快推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引入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类脑结构的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运用,率先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软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支持中欧(聊城)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研究院建设,争创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5G产业。依托莘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京东云(聊城)智能农业中心等,搭建基于5G的智慧农业平台,开展“5G+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对种植(养殖)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探索部署5G与NB-IoT、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多样化场景应用,支持诺博特、中宇航空等工业企业运用5G技术对装备和管理方式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在5G应用上先行先试,打造一批5G应用样板工程。

区块链产业。促进区块链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应用,运用区块链创新聊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画像。依托腾讯云(莘县)数字经济产业基地、聊云数据湖产业园、京东云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招引一批区块链企业,搭建一批区块链应用平台,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政府、数字金融、产品溯源、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落地一批应用场景,带动区块链相关产业发展。

虚拟现实产业。规划建设虚拟现实产业园区或基地,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VR产业集聚区、VR双创平台、VR工程技术中心、VR体验中心,完善虚拟现实产业链。实施“VR+”行动计划,重点引进AR/VR龙头企业,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能制造等领域大力推广应用VR技术,构建“AR/VR+科技”产业生态体系。

数字内容服务。实施数字内容创新发展工程。利用5G网络拓展网络直播、电子竞技、自媒体、数字视听、游戏动漫等数字内容服务,加强数字内容产品开发利用,构建便捷、安全、低成本的数字内容服务体系。完善数字内容策划、制作、传播、交易、消费等产业链,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鼓励企业研制数字内容视听设备,建立数字内容商店。依托广电网络资源,建设“公共文化云”。依托金正动画“聊得来我的城”文旅创意产品集合(IP)系统,支持打造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全面整合聊城文化符号、历史文脉、名人故事、风物特产等方面创意,将潜藏的文化资源转化成聊城文创IP。

(二)科技服务业

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重点发展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和科技金融等服务,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组建科技服务联盟,打造科技服务聚集发展示范区,提升科技服务业对聊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技术转移。引进和培育一批从事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介、融资担保等业务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技术转移机构为聊城企业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一条龙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聊城技术交易市场,培育技术要素市场。发展“互联网+技术转移”,支持技术转移机构提供在线技术交易服务。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互动机制,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支持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等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

创业孵化。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鼓励专业机构提供创业教育、创业投资、创业辅导等服务,举办双创大赛。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促进天使投资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推广“孵化+创投”等孵化模式。依托聊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联盟,整合双创资源,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支持清华启迪加速器、阿里云创新中心?智汇谷产业基地等创业孵化载体建设。

科技咨询。依托聊城市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等,重点发展科技情报、科技查新、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投标、科技管理服务外包、科技项目管理外包等。鼓励科技咨询机构发展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引导科技咨询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在线科技咨询服务。

科技金融。推进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促进技术和资本对接。鼓励金融机构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和增值服务,探索投贷结合的科技项目融资模式。支持聊城国际金融中心入驻企业发展科技金融业务。积极建设各类科技银行,支持莱商银行聊城科技支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业务。

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聊城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工业设计、融资租赁、节能环保、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和品牌建设等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融资租赁。建立融资租赁业运营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丰富租赁方式,提升专业水平,形成渠道多样、监管有效的融资租赁服务体系。推广大型工业装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引导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开拓市场。引导租赁服务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健全租赁物公示、查询系统,规范租赁物与二手设备流通市场。

节能环保服务。依托万洁环保等企业,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节能环保产品认证、节能评估、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鼓励发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等环保服务总承包,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开展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建设聊城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城市及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傅氏集团运用纳米技术提供工业废气脱硫脱硝、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服务。

商务咨询。支持商务咨询机构为聊城企业提供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以及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勘察设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等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加强执业培训和行业自律,提升商务咨询服务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服务外包。重点发展IT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结合“双招双引”工作,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促进在岸与离岸服务外包协调发展。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清单,鼓励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购买专业化服务。鼓励企业把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和非核心业务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

售后服务。鼓励企业提供产品配送、安装调试、以旧换新、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健全服务网络,制定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检测、远程诊断、远程运维、在线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新业态。鼓励专业售后服务机构与设备制造商合作,提供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修理和运行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健全售后服务认证制度和质量监测体系,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

人力资源服务。重点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职业培训、素质测评、高级人才寻访、劳务派遣、劳务输出等人力资源服务。完善聊城线上招聘信息发布系统,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供求对接。采取“一园五区”模式,推进聊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举办“千企百校”合作交流大会等活动,设立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制定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诚信建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经营。

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加快发展体育、育幼、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一)批零餐饮业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社区电商。培育一批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造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商业步行街,发展夜间经济。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继续实施早餐示范工程,强化中央厨房建设,推广聊城美食,培育一批名师、名菜、名点、名店。推动餐饮企业向集约化、特色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打造集高品质农产品及食品销售、餐饮连锁经营、便民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健康饮食及餐饮服务提供商。

(二)房地产业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控制土地供应规模,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和公租房租赁补贴比重,打通保障房与商品房通道,化解房地产库存。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支持商业综合体建设,发展产业地产、楼宇经济,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房产租赁市场,规范房产中介服务。建设一批创业工场,为小微企业、双创人员提供条件便利、质优价廉的工作场所。综合运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采用系统化组织、标准化设计、规模化订制、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方式,提升住宅品质。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完善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有序推进农民上楼。

(三)养老服务业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等。完善城市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城区和新建住宅小区要按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于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要求的住宅小区,逐步通过购置、置换、租赁、加装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养老服务。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探索建立“时间银行”机制,培育一支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育一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上门为老人提供餐饮、助残、体检、急救、家政、代购、代缴等服务。建设一批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支持社区组织开展适合老人群体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将所有农村“三无”老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

(四)家政服务业

实施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建立聊城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加强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为困难学生、失业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家政服务培训。支持聊城有关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专业,与家政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家政企业服务承诺制度、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定专项政策,支持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引领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形成家政服务知名品牌。支持家政企业在社区设置服务网点。推广家政服务合同范本,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开展家政服务行业诚信建设专项行动,完善纠纷调解和维权机制,保障家政服务对象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五)其他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金融、交通、教育培训、体育、育幼、物业、法律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加快“四个交通”建设。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举办全国性赛事,发展健身等体育产业。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发展学前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好托儿所、幼儿园。优化物业服务,改善居住环境。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

七、坚持创新发展,促进聊城服务业高端化

(一)增强服务机构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服务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适应服务业创新发展需要,不断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促进传统服务业提质增效。鼓励服务机构开展技术创新,研制专业的服务设备、装置、用品等,作为服务的辅助工具。支持服务业龙头企业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室以及新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在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行业,鼓励挖掘、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技艺,利用新技术开发现代技艺,培养一批高级技师。

(二)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行动,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电商直播、无车承运、网络教育、智慧医疗、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加快构建新技术支撑、新业态引领、新模式广泛应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商贸流通。推进“电商换市”。发展无人商店、无人超市等新零售,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支持香江光彩大市场传统商贸企业建设综合性网上商城,促进网上网下交易互动。推进跨境电商发展,鼓励三和等企业引入智能物流系统,做好海外仓信息化仓储管理系统对接应用,由自用海外仓向公共海外仓转型。支持百大三联、亿沣超市等大型商超,依托重点社区推进社区商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开展网上送货、生鲜配送等服务,发展生活类电商服务业。培育一批直播电商网红孵化基地和直播基地,打造一批网红品牌和带货达人,发展壮大网红经济。

文化旅游。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对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运用“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推动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培育扶持一批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谋划建设一批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全市旅游云数据中心,建立行业管理、产业监测、信息发布、互动分享、导游导览于一体的数字化应用体系。积极开展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推动3A级以上景区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景区流量调节智能化,加强道路交通、接待住宿、餐饮与旅游景区的数据联动。运用AR/VR技术,发展虚拟旅游,增强旅游体验。围绕欢乐小镇等项目,打造“网红+文旅+商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推进全域旅游信息化,发展“互联网+乡村旅游”。整合涉旅信息资源,为游客提供基于位置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引导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提供线路规划、景区导览、特色文旅产品营销等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化需求。

现代物流。建立鲁西物流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衔接货物信息,匹配运载工具。建设一批网络货运平台,促进平台间货运车联网信息共享。推广无车承运人模式,降低货

车空驶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发展智慧物流,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建立开放型采购、存储平台,推广智能仓储系统,运用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物流设备,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支持趋若信息、兴创信息等企业建设网络货运平台。

医养健康。积极发展智慧医疗,建设一批互联网医院。建设聊城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挂号、就医、健康档案一体化管理,推动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设备、药品、数据等资源,连接医院、医生、患者各方,开展“云医院”建设。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鼓励聊城医疗机构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合作,开设网络诊室,发展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健全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打造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等领域的卫生健康大数据应用体系,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支持穿戴式和植入式智能设备等健康医疗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日常健康数据采集。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一批智慧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验、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实现老人与子女、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的即时信息交互,提高养老产业服务水平。

现代金融。发展区块链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智能征信与风控等新型金融业态,推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股权投资、并购金融等数字化,完善金融产业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个性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在线贷款服务,规范发展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风险防控的融资信息撮合服务。加快整合金融数据、企业经营数据、政府管理数据,在贷前审批、贷后管理和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方面实现大数据管理,提高工作效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来自社交平台、传统金融服务平台、政府大数据平台等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全天候、全流程、全覆盖的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防控。

(三)培育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在线经济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

共享经济。加快发展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民宿以及家政服务和旧物交换利用、知识技能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医疗资源共享等生活类共享经济,积极发展产能设备共享、科研仪器共享、备品备件共享、办公空间共享等生产类共享经济。鼓励企业使用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公用网,支持聊城本地企业建设同城化的共享经济平台。

平台经济。强化平台思维,善于找平台、建平台、用平台,在更高层次、更大空间整合行业资源和发展要素。重点发展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垂直电商和无车承运等生产性平台以及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生活性平台。结合聊城特色优势产业,建立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对平台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众卡之友”等平台发展,推进莘县猪八戒网产业服务等项目建设。

在线经济。大力发展在线办公,推行远程工作方式。积极发展在线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发展在线培训,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规范发展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推行“互联网+就业服务”,支持泉豆包等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灵活用工模式,解决企业用工荒和个人求职难的问题。

八、坚持融合发展,助推聊城产业转型升级

(一)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围绕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鼓励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型制造,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向工业渗透。重点发展服务型制造、大规模定制、共享制造、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工业物流、工业旅游、供应链金融等,推进产品服务化、服务产品化。

鼓励化工、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定向开发服务,发展废弃物处理、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处理、热力供应等服务。建设铸造、锻造、表面处理、热处理等基础工艺中心,带动配套服务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运用物联网等技术提供远程诊断、远程运维等服务。支持市场化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大型综合性装备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建设智能充电桩,发展换电和电池租赁服务,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发展汽车租赁、改装、二手车交易、维修保养等后市场。引导纺织、服装、家纺企业发展大规模定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聚焦聊城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一批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发展,提升聊城轴承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应答中心、追溯体系等方式,提供远程运维、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等在线服务。发展基于真实交易活动的票据、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二)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积极培育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农业,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农业+”行动计划,推进农业与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医养健康、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聊城农业“新六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技服务等农业农村服务业。建立“区县-乡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增强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和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加大电商专业村、电商专业镇培育和提升力度,支持电商基础较好、配套设施较齐全的电商专业村进行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采用“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等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结合全域旅游,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信息进村入户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融合。全面推进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就近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技培训、涉农信息服务等。建立果蔬、肉类、冻品等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最终消费全程“不断链”的冷链物流模式,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无缝对接。大力

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打造一批果蔬采摘园、农业主题公园、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庄园等。围绕东阿阿胶、东昌葫芦、冠县灵芝、茌平圆铃大枣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市级农业特色小镇。支持周公河农贸城、鲁西种苗谷、腾讯云(莘县)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基地、莘范干沟旅游田园综合体、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冠县戴里庄田园综合体、冠县店子镇灵芝特色小镇、莘县大张家镇红庙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三)推动服务业之间深度融合

在商贸流通与交通物流、文化旅游与餐饮住宿、医疗卫生和养老养生之间推动产业链重组融合,形成多业态、多层次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动商旅融合,建设集旅游、购物、餐饮、住宿、演艺、展示、游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加快推进医旅融合,积极培育中医药养生、医养结合、“旅游+康养”等新模式。

九、坚持开放发展,构建聊城服务业生态圈

(一)加强服务业“双招双引”

加强服务业“双招双引”。大力开展服务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引进一批服务业企业、项目、资金和人才。大力开展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制定聊城服务业招商地图,采取靶向招商、平台招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小分队专业招商、以项目换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招大引强,吸引服务业百强企业来聊城设立分支机构、注册公司或投资重大项目。积极开展服务业招才引智工作。持续优化、细化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保障体系,吸引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聊城工作、定居。采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服务业新型研发机构,柔性引进一批高端人才。

(二)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青港物流内陆港和货运班列,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争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广“互联网+外贸”模式,引进和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龙头企业,推动聊城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制定跨境电商专项扶持政策,规划建设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一批优质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出口退货返修、进口保税备货退货、保税展示交易以及信用、保理、供应链金融和信贷服务等跨境电商配套服务业。探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现场直提、数字清关等新模式。以软件和IT服务外包、数字文化出口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建设一批高能级的数字贸易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数字文化IP和企业品牌,完善数字贸易产业链和生态圈。

(三)深化服务业对外交流与合作

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商高铁开工建设的机遇,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在服务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的战略合作,建立聊城-朝阳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聊城-海淀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主动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济南在服务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济聊一体化”。与濮阳共建聊濮经济合作示范区,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强与濮阳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各城市在服务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十、坚持协调发展,优化聊城服务业空间布局

(一)促进各区县服务业协调发展

支持东昌府区、茌平区发展楼宇经济,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支持临清、冠县、莘县、阳谷、东阿、高唐依托各自产业优势,聚焦当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业,形成“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

东昌府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等。实施中华水上古城提升活化项目,通过建设音乐喷泉、举办演艺活动等方式,提升东昌古城人气。支持香江电商科创中心、聊城“数据湖”、万达欢乐小镇网红直播基地、聊城葫芦小镇、鸿福老年公寓等项目建设。

茌平区。重点发展网络货运、电子商务、医养健康等。支持聊城国际物流内陆港、水发盛世康苑、数字经济产业园、盛世千岛山庄颐养中心、金牛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支持地势坤、趋若、万和通等网络货运企业发展。

临清市。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医养健康、科技服务、商贸流通等。支持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发展,提升轴承行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发展轴承行业B2B电子商务,推进烟店轴承市场数字化转型。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中洲运河古城、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冠县。重点发展物流、乡村旅游和养老服务业。加快铁路内陆港及配套项目建设,完善区域物流网络,建设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依托戴里庄田园综合体、店子镇灵芝特色小镇等,培育一批精品乡村旅游集聚区,举办灵芝文化节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支持新华康复医养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莘县。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服务、文化旅游等。支持鲁西物流小镇、鲁西港产城枢纽中心、腾讯云(莘县)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智慧城市、莘县城市智能体建设、莘县智慧文体产业园基础设施、莘县新城相庄遗址文化公园、特色民俗旅游小镇、发干古城旅游小镇、莘范干沟旅游田园综合体、大张家镇红庙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新城中央休闲商务中心、爱琴海购物公园、安置房、莘县新一中新校、鲁西职业技术学院、鲁西种苗谷、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等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物流、信息技术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阳谷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医养健康。支持景阳冈景区扩建提升、景阳冈英雄酒文化观光园、张秋运河文化小镇、天颐医养院、伏城医养结合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响“水浒故里”、“鲁风运河”旅游品牌。

东阿县。重点发展工业旅游、医养健康、休闲农业、教育等。支持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东阿阿胶健康体验旅游园、南湖教育小镇、鲁商医疗健康产业园、民康养生苑等建设。

高唐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支持高唐书画文创产业园、中国锦鲤文旅小镇等项目建设。

聊城开发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检验检测、商贸流通、金融、宠物服务等。支持国际金融中心、中华路滨河大道综合体、博实乐教育综合体、云创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园、聊城大树城健康小镇、周公河农贸城、湄河文创小镇、宠物小镇、钢管大世界等项目建设。

聊城高新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医养健康、教育等,支持量子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化、阿里云创新中心·智汇谷产业基地、清华启迪加速器、金正动画产业园、聊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九州康城、民惠学谷等项目建设。

聊城度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信息技术服务、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支持大运河国家公园、聊城世界童话小镇、满运时节文化养生园、聊城市医养中心、江北水城5G生态科创园区产城融合、京东云(聊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中科(聊城)大数据信息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二)加强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建设

以省级服务业载体、特色小镇和服务业集聚区为基础,重点建设中科创新园产业集聚区、烟店轴承商贸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等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扩大聊城现代服务业集聚规模和集聚优势。

(三)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规划建设一批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相关服务业企业入驻。

十一、推进服务业品牌化、标准化

(一)推进服务业品牌化

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服务业品牌高端化。鼓励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品牌策划、营销等服务,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发展网红经济,培育一批网红品牌。建立老字号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对东阿阿胶、潘佳驴肉、魏氏熏鸡等“中华老字号”的宣传推介力度,塑造一批“百年品牌”。做好品牌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鲁西人力”人力资源服务、“好友爱”家政服务、一剑达和小红马快递服务等本土品牌的知名度。

(二)推进服务业标准化

健全服务业标准规范体系。落实标准化工作奖励政策,鼓励聊城服务业龙头企业积极参加服务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鼓励服务业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大力开展服务业贯标工作。

十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服务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发改与工信、科技、商务、文旅、卫健、金融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发布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

(二)加大政策扶持

用足用好国家、山东省服务业政策,在财税、金融、科技、用地、用人、用电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扶持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推动服务业规下限下企业“上规上限”。深化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建立服务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服务业实行“非禁即入”。对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实行“一业一策”,按照主业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的要求,制定聊城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年度发展计划。

(三)壮大人才队伍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思路,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实施“头雁工程”和“归雁工程”,引进一批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和服务业专业人才申报工作,建立市级服务业人才库。实施“服务业培训工程”,提升聊城本地服务业人才的业务水平。以重点服务业企业(项目)负责人为重点,每年开展现代服务业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聊城授课。支持聊城大学和相关职业院校服务业类专业学科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

(四)强化项目推进

积极争取国家和山东省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实施聊城市服务业“双百”工程,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建立聊城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对入库项目进行重点支持。每年实施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

(五)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站、“两微一端”、头条、抖音等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工作动态、典型案例等。组织召开聊城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各部门、各区县服务业发展做法和经验。支持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举办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展会和赛事。

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