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 中商官网
研究报告 产业规划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报告 文库 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详情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8-08-29 标签: 数字经济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8月29日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意见》(桂发〔2018〕16号)精神,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我区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数据云化分享和智慧连接的良好数字生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以突出技术应用为重点,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努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资源驱动向数据驱动、知识驱动转变,努力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发展新高地。

(二)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区数字经济总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我区成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国际合作示范区。

——数字经济成为引领发展新动能。全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主体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00亿元。

——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互联网广泛应用,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蓬勃发展,我区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78,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排名实现在中西部地区领先。

——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初步显现。发挥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品牌作用,培育引进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促进人才、技术、资金、数据加速汇聚,建成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为代表的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深入。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高峰论坛影响日益扩大,跨国界、跨地域的数字经济联盟、发展基金有效推动双边、多边数字经济合作发展,我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商贸投资、信息交换、协作创新等活动的区域中心。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

1.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强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载体支撑,加快推进面向东盟、服务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的数据中心建设,支持电信运营商、行业龙头企业在我区建设新型绿色数据中心,争取国家支持建设面向东盟的离岸数据中心。推进设立南宁区域性国际数据交易中心,开展数据交易、抵押、融资等增值服务。实施大数据服务培育工程,推进发展涵盖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安全等大数据服务体系,推动大数据在医疗健康、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发展面向一二三产业的大数据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积极培育云计算研发和服务企业,支持面向电子商务、旅游等重点领域的云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存储、在线工具、学习娱乐等服务。到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集聚高地。(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通信管理局等)

2.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建设人工智能与东盟小语种研究院等工作平台,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在工业、农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各领域融合。结合广西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建设数字文化产品小语种人工智能翻译中心、云端机器人运营中心,推动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大力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家居等产业,加快形成数字经济新增量。推动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新闻出版广电局,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等)

3.大力发展智能终端制造业。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领先地区的交流合作,引进骨干企业和新型产品生产线,加快完善产业链,推进南宁新型中高端电子产品、北海新型显示、桂林光通信设备、柳州汽车电子等一批数字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精准招商,加快发展光电、柔性透明显示屏、4K(4096×2160的像素分辨率)超高清、液晶模组、背光板等高端产品。大力培育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智能视听设备、智能感知终端、车载智能设备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大力发展高清投影设备、电脑及周边产品。到2020年,力争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投资促进局等)

4.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依托南宁、桂林、北海等市软件产业园,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综合管理软件。面向商务、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软件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先进的开发工具、解决方案和高性能计算环境,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软件创新产品。开展研究设计外包、动漫创意外包、专业技术服务等高端知识型外包服务,推动软件业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研发重点领域工业软件。加快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桂林华为生态信息产业园、桂林花江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钦州华为云计算产业园建设。到2020年,全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教育厅、新闻出版广电局等)

5.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推进位置信息、高性能组合导航、终端检测认证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新型北斗导航产品及系统研发。建设中国—东盟北斗智能产业园,重点发展遥感遥测、无人航空器和移动导航信息系统应用产品。整合地理信息资源,构建面向东盟的北斗导航与位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信息库和国际推广体系,开展应急救援、海上搜救、车辆导航、高精度定位等服务。积极申请建设北斗导航国家数据中心广西分中心。加快建设南宁、柳州、钦州等北斗导航科技产业园和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区北斗导航生产、应用企业达到10家以上。(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测绘地信局,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等)

6.积极布局前沿信息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南宁骨干节点,加强国内和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推动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技术在跨境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区块链与数据交易、金融、物流、医疗、能源等行业的广泛深度融合,促进区块链专业服务加快发展。支持我区高校联合强优企业建设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研究中心,重点研发虚拟显示器件、光学器件、高性能真三维显示器等产品。探索量子通信技术在电子政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发应用。(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厅,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等)

(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发展。

7.推动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加快推动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应用。支持工业企业采用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工业以太网、工业PON(无源光纤网络)、工业无线、移动物联网等技术改造生产现场网络和系统,促进生产装备、传感器、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等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达到我国西部地区中上水平,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通信管理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

8.推进网络协同制造。加快广西工业云平台建设,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制造”转向“协同制造”。支持企业与高校组建跨企业、跨领域的网络协同设计中心,联合开展工业设计业务合作。鼓励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设计、生产与供应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同制造体系,推动工业制造网络化、服务化、协同化、个性化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运营优化软件,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到2020年,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4%。(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等)

9.推进智能化生产。推动制糖、石化、有色金属、汽车等广西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应用,有序开展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围绕食品、机械、修造船和海洋工程等行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成套生产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高端装备。推进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示范工程。到2020年,传统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工厂智能化改造达到5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2%。(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

10.发展个性化定制。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挖掘和动态体验感知等手段,充分整合市场信息和客户个性化需求,挖掘细分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重点推动日用陶瓷、茧丝绸、服装、家具等行业引进定制解决方案和柔性生产设备,开发小批量、多品种、柔性化的定制生产,培育形成一批个性化定制示范企业。(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

11.打造智能制造城。努力打造南宁、柳州、玉林等智能制造城。支持柳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高端工程机械等智能产品,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关键重大装备研发、生产、应用聚集区。支持南宁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工程等装备,促进形成产业链纵向延展、横向协作的数字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支持玉林市依托玉柴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发展特种车辆内燃机、智能化工程装备等,打造成为国家现代化机械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到2020年,南宁、柳州、玉林制造城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50亿元以上、500亿元以上、10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南宁、柳州、玉林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等)

(三)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农业融合发展。

12.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大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开展特色优势产业智能技术应用试点,优先选择糖料蔗、果蔬、畜禽、林木等产业,推进一批农业数字化基地建设。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成套装备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农业机械设备和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实现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等智能化作业。到2020年,在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全覆盖。(牵头单位:自治区农业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林业厅、糖业发展办、发展改革委等)

13.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广西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开展“三农”数据挖掘分析,建立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监测分析预警系统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提升农业服务智能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基于空间地理数据库,运用物联网、低空影像、遥感等技术,打造广西农林业资源分布“一张图”,强化数据基础支撑,提升农情评估、灾害预警、价格监控、产量预测、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等智能化管理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在线共享、服务全区农业农村农民的数字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牵头单位:自治区农业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林业厅、测绘地信局、农科院等)

14.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实施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推进益农信息社与农村电商服务点融合发展,推动形成以“农产品上行为主、工业品下行为辅”的电子商务扶贫路径,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网络化运营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建立本地物流仓储配送点,推广农产品“田头到餐桌”的直采模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到2020年,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全区90%以上行政村。(牵头单位:自治区商务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农业厅、发展改革委、扶贫办等)

15.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建设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聚焦茶叶、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条码等技术,实现产地、生产单位、产品检测等信息追溯查询,加快形成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有保障、责任可追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与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信息共享。到2020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农产品100%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牵头单位:自治区农业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工商局、质监局等)

(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16.加快建设智慧物流。依托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全区连接国内面向东盟的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与东盟国家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推动智能物流装备、智能调度、智慧付费、无人搬运、智能码垛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建设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数据库,整合沿线国家和地区铁路、公路、口岸、海岸等基础设施数据,拓展物流数字化服务。推广智能仓储建设,积极在城市重点区域推进智能仓储试点。推进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凭祥综合保税区物流园、桂海跨境电商物流园、玉林交通商贸物流园等智慧园区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服务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智慧物流体系。(牵头单位:自治区商务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北部湾办、发展改革委,广西大学,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17.发展智慧旅游。借鉴“一键游桂林”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模式,建设集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于一体的“一部手机游广西”智慧旅游综合平台。依托我区旅游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基于云计算、移动支付、车联网技术的“广西全域旅游直通车”分享经济平台建设。借助“天地图·广西”地图大数据系统,构建广西旅游电子地图,增强旅游地理信息云服务。完善景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推动VR/AR等仿真技术在导游导览上的应用,推进一批4A级以上景区数字化建设。依托巴马“长寿之乡”品牌,加快建设巴马赐福湖小镇。到2020年,“一部手机游广西”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和“广西全域旅游直通车”分享经济平台基本覆盖全区。(牵头单位:自治区旅游发展委;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测绘地信局,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

18.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建设,支持我区相关平台公司积极对接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原则,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推进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各市结合当地实际,建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支持各类海外仓建设,推动跨境电子商务B2B2C进出口业务发展。到2020年,全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占进出口企业总数达到30%以上,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进出口总额达到15%以上。(牵头单位:自治区商务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南宁海关,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等)

19.发展智慧医疗健康。加快建设广西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推进健康医疗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实施智慧医疗便民惠民工程,推广“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建立人员信息、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网上预约分诊、随访跟踪服务。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加强远程医疗平台与医院医疗会诊系统对接,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城镇和乡村。探索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远程医疗服务。深化数字技术在养老、保健、康复等领域的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智慧医疗服务企业。到2020年,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达到70%以上,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区各市县。(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民政厅等)

20.发展数字金融。打造以资金融通为重点的“金融云”,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计划,鼓励区内金控集团、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发展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移动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金融业态。积极申请国家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政策试点,成立自治区级金融大数据实验室,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打造本地化的城市一码通服务平台,提供以用户为导向,简单易用的便民服务支付产品。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采集中国和东盟各类行业数据,为双边金融合作、投资分析预测、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促进中国与东盟金融双向开放及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支持东盟区域内传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和东盟金融业务的水平和效率。到2020年,初步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大数据金融中心。(牵头单位:自治区金融办;配合单位: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银监局,广西证监局,广西保监局,广西大学,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等)

(五)推动数字经济向海发展。

21.建设智慧海洋牧场。推进海洋渔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建设海洋养殖综合信息平台,广泛运用海滨观测、平台观测、航拍、遥感等手段建设智能感知网。在我区江河入海口以及浅海滩涂生态养护带等重点区域,部署智能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和水质变化情况,加强海洋牧场的生态管控能力。开发海水产养殖App,推动海洋养殖病害监测诊断、饵料自动投放等智能化远程管理技术示范应用,建设“智慧渔场”,促进高附加值鱼类、贝类、大蚝、珍珠等海洋渔业加快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海洋渔业生产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海洋渔业向深海型、集约型、高端型转变,提高海洋渔业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全区海洋牧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海洋牧场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200万吨左右。(牵头单位: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配合单位:北海、防城港、钦州市人民政府,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北部湾办等)

22.发展智慧远洋捕捞。建设海洋大数据平台,开展海洋信息咨询、防灾减灾、远洋渔业作业等应用服务。支持科研院所联合远洋渔业企业开展远洋渔业资源探捕研究,提高远洋渔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建立陆地与海域卫星通信网,提升空天通信保障能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远洋渔业捕捞的广泛应用,建立集调度指挥、鱼情分析、实时作业监控、数据采集、资源分配和捕捞协同为一体的管理决策系统,提高捕捞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全区远洋捕捞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配合单位:北海、防城港、钦州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北部湾办等)

23.发展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北海、防城港、钦州市海工装备智能制造产业。依托现有修造船和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结合海洋运输、远洋捕捞、滨海旅游等智能化需求,推进发展高技术船舶、邮轮游艇以及军工船舶装备,增强高端海洋工程产品总装建造能力。积极引进造船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入驻,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船舶修造业转移,加快打造海工装备生态产业园,壮大沿海地区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北海、防城港、钦州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投资促进局等)

24.发展智慧海洋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区海滩、海水、海岛资源优势,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滨海旅游、竞技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帆船、帆板、赛艇、海钓、沙滩排球、海上马拉松等海洋体育运动和海岛休闲、游艇观光、体验捕捞、观赏表演等现代旅游业态。借助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车联网等技术,重塑旅游精品线路安排、自驾游、自由行、落地签等业务流程,推动跨国旅游业发展,打造区域性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泛北部湾邮轮、游艇基地,构建中国—东盟滨海旅游合作圈。利用3D、AR/VR技术,促进海洋文化创意、体育赛事、医疗养生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一批海洋旅游休闲养生基地。到2020年,全区滨海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牵头单位:自治区旅游发展委;配合单位:北海、防城港、钦州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体育局等)

(六)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发展。

25.夯实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基础。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合作论坛高端化发展,促进我区与东盟国家在大数据、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沟通交流、协调发展。支持我区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组建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建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研究院、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等工作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开展数字经济形势分析、政策研究,强化发展智力支撑。支持我区骨干企业作为主要发起人,争取国家设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推进设立广西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推进双边或多边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跨国数据中心等项目以及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建设泛南海区域全息大数据平台,汇集泛南海区域海洋基础设施、产业、科技、生态等信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发展基于数据的决策咨询服务。(牵头单位: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南宁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博览局,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等)

26.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小镇。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出台中国—东盟信息港小镇建设扶持政策。以“数字中国,智联东盟”为目标,积极引进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加快构建中国—东盟医疗健康、智慧旅游、跨境电商、新媒体播控、物联网等五大产业集群,打造中国—东盟数据中心生态基地、小语种人工智能研发基地、呼叫中心智能联络基地。到2020年,引进落户行业先进企业50家以上。(牵头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等)

27.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大数据产业园,支持入驻企业开发运营数据清洗、分析挖掘、区块链应用等业务,推动大数据跨境应用创新区和实验公共服务区建设。建设中国—东盟大数据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双创服务中心,发展成果展示、数据交易、数据融资等新型业务。搭建数据开放、“质量链”、工业互联网、健康大数据、经济运行、普惠金融、决策指挥等七个服务平台,支撑重点领域开展面向东盟的大数据应用示范。到2020年,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全面建成。(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自治区财政厅、通信管理局,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等)

28.打造南宁五象数字经济核心区。全力争取获批建设国家级五象新区。强化规划引导,加快出台先行先试政策,推动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建设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中国移动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广西—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等,推进信息通信、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清华启迪东盟科技城等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和东盟优秀企业进驻,加快形成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造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基地。到2020年,国内外数字经济龙头骨干企业落户达到20家以上,聚集200家以上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牵头单位: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测绘地信局、投资促进局、通信管理局等)

29.推进中国—东盟数字技术合作。依托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建设线上线下技术交易平台。建设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开展标准制定等工作,大力发展检验检测和标准认证等科技服务业。积极推广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模式,发展跨境合作科技园区,建设面向东盟的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配合单位:自治区质监局,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等)

(七)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市场主体。

30.开展数字经济大招商。制定强优高科技重点企业招商目录,积极开展务实招商、精准招商。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商政策以及个性化、专业化的招商服务方案,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引进智能制造、大数据、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为重点的高技术企业。推动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在广西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建设区域总部基地,设立互联网国际业务中介机构,推动面向东盟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到2020年,全区引进落地强优高科技企业100家以上。(牵头单位:自治区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等)

31.培育本地化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组建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大力培育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我区及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平台企业。紧盯区内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领域正在起步、成长快速、极具潜力的企业,从政策、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科研投入、公共资源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赛事,发掘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团队,按产业链图梳理形成项目库,分领域、分类别、点对点、人盯人开展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培育行业“小巨人”和“独角兽”。到2020年,培育2家以上行业“独角兽”企业,1家数字经济上市企业。(牵头单位: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资委、金融办、投资促进局等)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自治区各部门要从自身职能出发,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部署,强化工作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各市要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组织推进力度,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相关部门)

(二)强化人才支撑。围绕数字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行业领军人才。鼓励我区高校设置符合产业发展相关课程,创建企业对口实践基地,培养数字经济发展所需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牵头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市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创新投入方式,通过以奖代补、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大力支持我区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带动实体经济企业开展数字化升级。(牵头单位:自治区财政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相关部门)

(四)强化监督考核。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对本领域、本行业的重点工作任务负总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专班、责任事项和完成时限。完善监管考评机制,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牵头单位:自治区绩效办;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相关部门)

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