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 中商官网
研究报告 产业规划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报告 文库 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详情
关于印发《2017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宣传文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7-02-24 标签: 卫生计生

各区卫生计生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各委直属单位,各市级医疗机构,各驻沪部队医院、企事业职工医院,有关医事团体:

现将《2017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宣传文化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2月24日

2017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宣传文化工作要点

2017年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宣传文化工作要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落实全国卫生计生宣传工作会议和上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医改和上海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大局,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好导向、管好阵地、出好精品,唱响主旋律,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文化建设内涵,凝聚传递行业正能量,为党的十九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创造团结、奋进、鼓劲的舆论环境。

一、加强新闻宣传,提升卫生计生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一)强化医改宣传。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结合科创中心建设和民生持续改善,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卫生计生改革措施和政策宣传力度,主动权威发布卫生计生相关政策,广泛宣传健康促进上海经验、综合医改试点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进展、成效。要积极做好政策解读,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新媒体、宣传册等载体,做好全面细致的政策解读,进一步争取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不断延伸基层医改采访线,开展“中央媒体看上海”、“社区医改深度行”等系列宣传活动,支持媒体深入一线蹲点采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话筒交给群众,充分展示分级诊疗改革成果和区域名医、区域医疗特色,通过贴民心、接地气、有情感的医改宣传,让医务人员和市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吸引公众共建共享“健康红利”。组织策划《人间世》第二季拍摄工作,要从医改高度、人文视角、伦理精神切入,以尊重医学、尊重生命为主题,展示上海医改和医学发展的真实场景,促进医患和谐互动,寻求融媒体时代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举办医改宣传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医改和政策宣传水平。

(二)强化行业重点工作宣传。开展科创中心背景下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宣传,开展全面两孩政策宣传引导,开展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宣传。组织媒体对各类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健康城市建设、改善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健康扶贫、加强全行业监管与行风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做好控烟条例实施的宣传引导。组织开展行业内管理干部媒体素养培训,进一步提升传媒时代卫生计生系统的媒体沟通与引导能力,凝聚智慧和力量,讲好卫生计生故事。

(三)强化典型宣传。要抓好先进典型的培育和挖掘,统筹做好行业先进典型、市级先进典型和全国重大典型的推介宣传,加强劳模宣传和工匠精神宣传。开展“全国最美医生”宣传,举办全市重大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积极参与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组织“家庭医生先进事迹报告团”进医学院校宣传。开展第四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评选,支持上海市医师协会开展“仁心医者”评选、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开展“全科医师基层服务卓越奖”评选等活动。深入开展“发现医者之美”活动,广泛宣传卫生计生工作者中的凡人善举,传递行业正能量,讲述医患好故事,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的荣誉感和职业认同感,积极营造尊医重卫的氛围。

(四)强化党建宣传。要始终立足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卫生计生行业党建宣传工作的领导,统筹做好委属单位、卫生计生行业党建成果的宣传教育。加大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卫生计生系统党建先进典型,“七一”前夕举办全行业优秀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不断拓宽党建宣传平台,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宣传阵地中增加党建宣传内容,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五)强化科普宣传。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加强健康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与上海主要媒体深化合作,充分发挥解放健康讲坛、新民健康大讲堂、文汇中医药文化讲堂、上海发布“名医面对面”、东方网区域医疗特色专栏、思南健康学堂等市级健康科普平台作用,推动“三下乡”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科学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促进由治病向“治未病”的转移。

(六)强化新媒体宣传。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主动布局新媒体。加强委官方微博、微信建设,进一步增强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医学科普、健康服务的功能。整合全行业新媒体资源,在卫生计生系统做实一批具有较强网络话语能力的网站、微信、微博,联合上海发布组建上海卫生计生行业新媒体矩阵。组织优秀微信公众号评选,促进舆论宣传的互动联动。善于运用微电影、微视频、微分享等新手段,展示卫生计生行业形象。

(七)强化舆情应对。要把握网络舆论宣传规律,不断完善舆情应对“发现、核实、处置、回应、修复”等工作流程,做实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舆情应对联动机制,建立舆情分级处置和预警机制,落实办医主体和涉事单位责任,妥善处置卫生计生舆情。要将发现机制摆在重要位置,依托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促进中心和社会化舆情监测平台,及时发现涉及卫生计生系统的舆情,认真研判舆情发展趋势。着力抓好舆情处置环节,加强全行业舆情处置工作业务培训,完善宣传部门牵头、业务部门核实处置的工作机制,形成市、区卫生计生部门、各办医主体、涉事单位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就医满意度

(八)深化文明单位创建。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为引领,以市民和社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突破点,开展新一轮行业和上海市文明单位评选工作,做好新一届全国文明单位推荐工作。贯彻落实《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医院)考评指标体系(2016版)》,注重顶层设计,进一步拓展行业精神文明创建的覆盖面,将更多单位纳入测评、考评、创建体系。加强分类指导,按照制度化、精细化、项目化的要求,建立文明单位创建的常态长效机制,加强文明单位服务管理和督查,形成教育、管理、激励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

(九)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继续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推出两批50个“医疗服务品牌”,在全行业倡导和推广。联合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展示改善服务的创新成果。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支持、指导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开展市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第三方测评工作,用测评结果推进文明创建。

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特点,把握群众新需求,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医疗”新路径,从细节服务抓起,改善医疗服务,在门诊导航、预约挂号、就诊检查、跟踪随访等各个环节进行创新优化。

(十)加强志愿服务。推进医务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开创服务新模式,制订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务社工与医院志愿者联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制度化、项目化、专业化建设,促进医务社工与医院志愿者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开展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评选,提升志愿服务品牌文化内涵,推动公益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有示范效应的公益基地。支持长征医院和中国社会报社办好《中国医务社会工作》专刊,打造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学术研究、实践总结、理论探讨高地。

三、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十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宣传部门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地位,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全系统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为工作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依托各种宣传文化阵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80周年等重大节点为契机,持续做好主题宣传,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联合相关高校、卫生计生单位编写卫生计生宣传工作手册,总结提炼工作经验。

(十二)加强卫生计生文化建设。推动各级卫生计生机构加强文化建设,用优秀文化凝聚激励员工,树立品牌形象,提振行业精气神。要注重顶层设计,把文化纳入单位整体发展战略,凝炼核心价值,培养职业精神,创新文化载体,推广文化品牌。要大力弘扬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作为职工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修医德、重品行,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的意识和能力。

(十三)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关心爱护卫生计生宣传干部,吸纳具有传媒、人文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宣传工作队伍,选调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水平、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开展宣传工作,着力提升广大宣传干部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进一步加强新闻通讯员和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激发行业内宣传干部和广大医务人员成为舆情正能量的生产者、传播者,汇聚行业舆论声场,使之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民意的底色。加强《健康报》记者站建设,开展健康报通讯员系列培训进医院活动,完善驻地记者、特约记者、通讯员网络,积极向《健康报》、《中国人口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全国性媒体提供新闻稿件,扩大上海卫生计生工作影响力。

(十四)推进相关学会建设。指导上海市卫生系统思研会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索具有上海卫生计生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在行业和委属系统征集党建故事,评选出优秀党建故事和优秀组织单位在“七一”期间进行表彰。加强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建设,发挥学术团体功能作用,探索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医学职业精神、医学人文培育相融合。注重临床伦理服务,使医学伦理教育培训与医院伦理委员会能力建设继续教育并重。加强学术研究,开展学会成立三十年系列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护病人和受试者权益。

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