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近年来,市教育两委一室大力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不断强化实践育人功能,通过丰富和拓展学生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导向,拓展学生全面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支撑作用的新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着力改进育人方式,引导学生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实践育人导向,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不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坚持尊重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组织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着力增强学生实践活动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增强学生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统筹协调。加大学生实践活动整合力度,统筹实施市、区、校不同层次,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以及不同牵头部门组织的学生实践活动,促进实践活动内容整体规划,各学段有机衔接,各部门密切协同。
坚持多元开放。树立新发展理念,改革实践资源供给方式,统筹整合教育系统内外资源,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拓展实践活动平台和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不同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
(三)工作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大课堂为依托,以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为着力点,整体规划学生实践活动内容,明确总体安排,完善管理机制,拓展资源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完善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管理规范、责任落实、衔接有序、保障有力的中小学实践育人体系。
二、统筹实践育人目标内容
(一)明确实践育人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着重养成规则意识、文明礼仪习惯,学习生活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初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尊重实践的态度,培养勇于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初步形成社会公德意识。学会合作与分享,发展兴趣专长,增强探索创新的意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阶段着重培养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情怀。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着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科学探索热情,提高综合运用实践技能、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表现的能力。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选择能力。
(二)整合实践活动内容
整合当前主要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开展的各类中小学生实践活动,构建以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实践活动体系。同时,鼓励各区和学校结合实际丰富和拓展中小学生实践活动。
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主要指依托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展的社会实践和课外学习,包括落实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组织开展的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四个一”活动、学工学农活动、远郊区学生到城区学校游学、志愿服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以及研学旅行等活动。
课后服务是学校为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管学生的困难,主要利用校内场地、设施条件开展的实践活动,包括学校组织开展的课外活动和课后托管服务。
(三)统筹实践活动安排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需要,结合课程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各学段实践活动的课时和内容。
小学阶段。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各学科平均应有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开展适当形式的学工学农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及“雏鹰计划”等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小学应提供课后服务。
初中阶段。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各学科平均应有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安排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校级、班级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义务劳动和公益服务。组织“四个一”活动、学工学农实践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初中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初中应提供课后服务。
高中阶段。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在社会大课堂辅导完成的要求,开展适当强度和必要时间的学工学农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志愿者实名注册,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实施“翱翔计划”。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记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三、完善实践育人保障机制
(一)强化政策导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出台完善中小学实践育人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学生实践活动内容、组织实施、责任分工、经费使用以及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学生实践活动系列管理制度,规范活动组织工作流程,明确应急管理要求,研究制定社会资源准入条件和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及结果应用等方面的政策要求。通过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切实提升实践活动育人效果。
(二)拓展资源平台
以社会大课堂为依托,统筹学生实践活动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机构的作用,进一步丰富资源单位类型,有重点地吸纳和培育一批主题突出、内容适合、活动丰富、保障条件较好的实践活动基地。建立市、区、校三级实践资源建设和管理体系,根据各项实践活动的需求,对资源单位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准入标准、申报程序、日常管理和考核要求等。凡涉及招标入围的,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和要求加强规范管理。加大现代信息手段对资源管理的服务支撑作用,整合现有各项学生实践活动电子平台,开发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和学生实践活动服务记录平台。
(三)提升师资水平
适应育人方式变革对师资队伍的新要求,建设一支以教育行政人员为主要管理者,学校教师和实践基地专业人员为主要组织者,教科研部门人员为研究指导者的学生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积极吸纳具有专业资质或具备一定专长的校外人员参与学生实践活动。加大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教科研力度,密切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资源开发、活动设计和综合评价的研究。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教师专项培训,提高管理者组织管理水平和教师资源运用、策划实施活动的能力,提高育人水平。
(四)加大经费保障
整合各项实践活动专项经费,将涉及教育、教学各项活动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定额,并适时调整市级经费保障机制。区级财政应安排配套资金,确保学校完成各项实践活动任务。加强经费管理,明确学生实践活动经费管理要求,根据实际需求,不断优化经费使用管理,建立经费支出方向贴合实际、使用程序依法依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的经费管理制度。
四、明确实践育人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强化实践育人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转变育人方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充分认识开展好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奋斗精神,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完善管理体系
完善市、区、校三级管理制度和机制。市教委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宏观管理,负责整体规划、统筹协调、政策完善、监督保障等,负责市级示范项目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区教委全面负责本区学生实践活动的整体安排、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建设区级实践活动基地,落实对学生实践活动组织管理的主体责任。学校负责学生实践活动具体实施,须把学生实践活动纳入工作整体规划,有序安排,确保完成各项学生实践活动任务,并以此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育人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市区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及学校实践育人效果纳入督导工作范围,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建立和完善学生实践活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教育部门和人力社保、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三)落实安全责任
建立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学生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各相关部门和资源单位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提供安全条件保障。学校要做好行前调研和活动方案设计,切实开展安全教育。制定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如安排交通、食宿,应与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提供方签订安全责任书。遇到极端天气等情况严格按照全市统一发布的预警等级处理,确保出行安全。要为学生投保校方责任险和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建立校外人员入校身份核查和登记制度,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环境。
(四)倾斜农村教育
加大市级资源对农村地区和学校的倾斜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和学校开发当地资源,引导城区优质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农村教育。加强活动安排、场馆接待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开展实践活动的需求,优先安排农村学校学生参加活动。加强经费保障,农村地区学生实践活动的生均经费标准高于城区标准。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指导和培训,组织专项教研和培训活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树立推广农村学校组织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五)鼓励形成特色
鼓励区教育部门立足区域实际,整合实践资源,优化活动设计,服务于学生成长需求,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活动品牌。充分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实践基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学校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和办学特色,丰富和拓展实践活动内容形式。
(六)加强宣传引导
大力推广区和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资源观,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导向,为开展学生实践活动营造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8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