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民政府:
为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推进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河道水环境治理,增强城市抵御灾害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上海市水务局会同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起草的《关于本市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三水”行动的工作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关于本市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三水”行动的工作意见
上海市水务局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15年6月30日
关于本市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三水”行动的工作意见
为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现就全市范围内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三水”行动,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本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四个率先”、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规划目标,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三水”行动,持续改善河道水质,稳步修复河网生态,维护河湖健康,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针对河道淤积、水环境面貌差,水流不畅、水动力不足,水质较差、水生态脆弱等突出问题,坚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建管并举、标本兼治,到2020年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50%上升至78%,镇村级河道劣Ⅴ类水质水体从65%下降至60%,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的河道水环境治理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洁水”专项行动。
开展“三清”、“三治”,为河流健康“洗脸梳妆”,让河“净”起来,实现河道水环境面貌一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
实施“三清”专项行动,一年内突击清理,河道水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
1、清河岸:以治理脏、乱、差、违为重点,清除河岸垃圾杂物杂草,清理河坡毁绿种菜,结合市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生活垃圾收运,健全环卫设施配套,关停沿河严重污染环境的畜禽养殖、封堵小作坊等非法污水排放口,确保垃圾不入河、污水进管网。结合城市拆违整治工作,加强执法,逐步拆除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规堆载、违章搭建,实现“新账不欠,老账加快还清”。做到“五无”:河岸无垃圾堆物、无违章设置、无占绿垦殖、无护岸坍塌、无污水直排,实现河岸整洁。
2、清河面:清理河面垃圾和有害水生植物,落实市政泵站口、水闸闸口两侧、农田排水口的水面漂浮污染物拦截与打捞措施,加大季节性水生植物拦截打捞处置力度,实现河面清洁。
3、清河障:清除河道内沉船、断桥、残坝、三无船只、倒伏树木、建筑垃圾等阻水障碍物,开展非法网簖、违章停泊等涉河违法行为治理,实现河中无障碍物。
实施“三治”专项行动,五年内持续治理,河道水环境面貌有明显提升:
1、治理重点污染河道(解决短板):结合本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集中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通过截污治污、调活水体、营造水景、完善管理等措施,实现200公里重污染河道水质稳定,消除间歇性黑臭现象。
2、治理重点保护河道(改善水质):重点治理本市30万亩设施菜田及黄浦江上游、青草沙、陈行和东风西沙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周边河道,开展30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进一步改善区域内河道水质,确保饮用水源地和蔬菜灌溉用水安全。
3、治理重点区域河道(修复生态):结合市政府确定的新城新镇、郊野公园、美丽乡村等重点区域建设,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配套实施500公里中小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提升区域水环境面貌,营造水生态文明建设亮点。
(二)开展“畅水”专项行动。
实施“三通”工程,为河流健康“疏通血脉”,让河“畅”起来,实现河网水系畅通。
1、打通“断头浜”:断头浜是指由历史原因造成和周边水系不连通的河道,通过实地开河、架设桥(涵)等措施,将“断头浜”河道与周边水系沟通。
2、疏通“肠梗阻”:肠梗阻是指河道上存在阻水坝基、过水断面明显缩窄等阻水、束水河段,通过拆坝建桥(涵)、拓宽河道等措施,实现水系沟通,保障河道过水通畅。
3、畅通河网水系:按照每年疏浚2400公里镇村河道、完成2500万立方米疏浚土方任务的推进力度,力争到2020年底前对全市镇村级河道全部轮疏一遍。
(三)开展“活水”专项行动。
开展“三循环”常态调水,为河流健康“活血化瘀”,让水“动”起来,实现河网水体有序流动。
1、深化“引江济太”上海调水(大循环):依托流域,加强省市联动,加强流域和区域调水互动,加大太浦闸下泄流量,充分利用过境水和雨洪资源,深化“引江济太”上海地区调水方案,持续改善黄浦江等片外河道水质。
2、实施水利控制片调水(中循环):按照《上海市水利控制片水资源调度实施细则》,以“一河八片”(苏州河,淀浦河北片、蕰藻浜南片、嘉宝北片、浦东片、青松大控制片、淀浦河南片、浦南东片、崇明岛片)为重点,适应工情、水情变化,不断优化水利控制片调水方案,强化水闸泵站运行监管,持续开展水利控制片引清调水,改善骨干河网水环境质量。
3、开展圩区调水(小循环):在水利控制片调水的基础上,按照“一圩一方案、一闸一方案”的原则,制定完善圩区(小区域)调水方案,开展圩区常态调水,改善中小河道水环境质量。
四、具体措施
(一)强化工作责任机制。建立由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环保局、市绿化市容局(市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参加的上海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三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各郊区县政府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制定本区域内具体行动计划,细化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二)落实协同推进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形成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协同推进机制。水务部门加强截污纳管、河道整治、疏浚、长效管理养护、水资源调度等治理工作,农业部门加强沿河畜禽养殖场粪尿污染的治理,环保部门加强对工业废水、小作坊等非法违规排污的执法,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加强水域市容环境卫生及生活垃圾处置的监管,城管执法部门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拆违治理。
(三)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将“三水”行动实施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同时,各区县要将“三水”行动工作情况纳入党政班子政绩考核。
(四)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市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三水”行动资金投入力度,各区县要盘活存量资金,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二是规范使用资金。资金使用严格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要求执行。
(五)建立社会参与机制。一是加强社会宣传。充分运用电视电台、报社、微博微信等社会媒体力量,加强“三水”行动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感知、监督并参与的社会氛围。二是强化市民参与。引导市民参与“三水”行动,主动接受市民建言献策和监督评议,发动市民开展河道周边环境整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